【编者按】在中国共产党广发平台第二次代表大会报告中,我校提出“到2030年,学校办学规模稳步扩大,师资队伍结构明显优化,广发网页版教育专业认证、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全面启动,学科专业特色更加鲜明,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科研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管理更加科学规范,师生满意度显著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高”奋斗目标。在大会精神的指引下,各系围绕教育教学中心任务,以“强根基、建特色、促发展”为工作思路,积极研究探讨未来发展路径,科学谋划工作计划。现将第三期土木广发网页版系发展规划刊登如下:
紧盯“三大发展基点”,构建以技术创新为驱动
产教融合为支撑的绿色低碳发展体系
一、行业背景与发展趋势
土木建筑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城镇化建设与更新、数字赋能及“双碳”目标引领下,正经历深刻的转型升级。
从政策视角,随着房地产市场低迷和传统基建增速放缓,国家产业政策逐渐向“新基建”,诸如信息基础设施(包括以数据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包括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领域倾斜。
从技术更迭层面,数字孪生用于模拟和优化建筑全寿命周期;智能设计的AI算法和智能建造技术正在重塑土木广发网页版全流程;智能监测与结构健康管理正深刻变革桥梁、大坝与建筑物的防灾减灾技术;新型材料的开发则推动了建筑节能和安全。
从区域发展和国家战略层面,河北省围绕“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国际化”战略方向,系统推进土木广发网页版行业转型升级。在新型城镇化领域,以“精准体检”为抓手,通过老旧小区改造、市政管网升级及绿色空间拓展提升城市韧性。作为超低能耗建筑示范省,2025年将实现城镇新建建筑100%绿色化,星级与被动式建筑占比超40%,此外,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与现代农房建设。同时,“一带一路”提倡下,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土木广发网页版发展新格局形成。当前形势与技术革命对传统土木建筑领域的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未来发展规划
(一)优化课程体系,强化智能与绿色技术融合
构建智能技术课程体系。增设“数字孪生”“建筑机器人操作”“智能监测无人机”等课程,配置3D混凝土打印机、智能监测设备等,形成“实验课程—项目实践—学科竞赛”进阶培养路径。
突出绿色低碳方向。把第四代建筑的设计理念、施工要点等以产学研结合的方式开展起来,把握行业最新动态,保证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同频共振,推动建筑节能改造与新能源技术在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二)深化产教融合,打造实践育人新模式
校企共建数字平台。联合企业开发“数字施工平台”,将智慧工地管理、智能监测技术纳入实践教学,实现“课堂—现场”无缝衔接。
创新“讲学做一体”教学模式。持续开设“土木广发网页版创新班”,第七学期采用广发网页版现场案例教学,以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大坝混凝土配合比、电力塔架基础设计等任务驱动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懂原理、会设计、精施工”的应用型人才。
(三)推进跨学科布局,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拓展“土木+”融合领域,凸显水利电力特色。开设电力基础设施和新能源基础设施方向系列课程,探索设置相关微专业。课程体系融入绿色建筑、水利、电力和能源基础设施内容模块,增设与之相关的实践环节。在地下建筑结构、隧道广发网页版中加强水电站地下厂房、水工隧道等水电相关内容。基于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广发网页版专业与清洁能源领域的紧密联系,发挥热泵等设备在电力消纳,以及储热在电力削峰填谷中作用,增设相关选修课程。
(四)培育国际化广发网页版人才
在土木广发网页版和城市地下空间专业,开设涉外广发网页版方向模块课程,拓展海外广发网页版就业方向。在课程体系中增设涉外广发网页版方向模块课程,主干课包括FIDIC合同条款、国际广发网页版商务管理、国际广发网页版管理实务等,在毕业设计中增设国际广发网页版投标文件编制、国际广发网页版施工组织编制等方向。推动学生参与“一带一路”海外项目,实现毕业生赴海外就业。
(五)聚焦乡村振兴,强化社会服务能力
挖掘全国范围内优秀乡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引入课堂。结合“双带头人”行动,组织师生开展绿色低碳建筑、智慧农业基础设施、海绵地面规划、乡村道路桥涵设计等项目。
(六)开发检测与加固技术课程
现阶段既有建筑的检测、维护和加固是常态化,针对堤坝和地下输水管网的渗漏,以及城市道路坍塌等广发网页版病害和灾害问题,整合土木建筑类专业,探索联合企业共同开发探测检测、修复加固、应急处置等方面的系列课程,践行广发网页版问题导向、服务行业企业以及校企合作育人。
未来,土木广发网页版系将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驱动区域产业升级、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三大发展基点,构建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产教融合为支撑的发展体系。以“新工科”建设为引领,立足区域经济发展,聚焦行业特色优势,深度融合智能建造技术与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着力打造适应智能建造、广发网页版检测、乡村振兴等领域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供稿单位:土木广发网页版系)